中国人民大学考研网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2023招生计划

2024-05-09 08:04:52
公务员考试网 > 考研 >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网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2023招生计划

为了践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培养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实战能力的高层次环境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环境政策与管理等相关优势学科,成功申请设立了“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21年10月26日正式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并于2023年开始招收非全日制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请考生查阅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的2023年硕士专业目录,专业代码为:085700。实际招生人数会根据国家正式下达招生计划数和实际生源状况等因素最终确定。
我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仅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请考生在报考时选择定向类别,以免影响报名。
一、专业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是我国较早开展资源与环境学科教学和科研的机构之一。早在1986年就设立了全国唯一试点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1993年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招收第一届博士,1995年设立了环境经济与管理四年制本科专业,2002年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成为该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同年设立自然资源管理专业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0年设立了环境科学专业,于200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0年设立了环境工程专业并于同年招收硕士研究生,于2012年招收第一届环境工程本科生;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公共管理一级学科联合建设的环境政策与管理交叉学科成立于2012年,是我国第一个交叉型环境管理类学科硕士点,于2013年开始招生硕士研究生。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家经济、管理、科学、工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型环境教育与科研机构。学院致力于培养立足本土化、面向国际化的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现代化的创新型高端人才。
自建立以来,本学科在国家环境污染治理、环境规划、环境政策、法规标准的制定等方面开展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工作。已承担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重大仪器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以及国家部委和国际合作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课题。在城镇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优化运营、高效曝气技术开发、运营质量评价等方向的科研水平居于国内领先。
我院的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项目下设四个主要研究方向:
(一)高效低碳污染治理技术。面向“减污降碳”国家重大环保需求,广泛开展水、气、固废等低碳污染控制和资源化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工程实践,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前沿性。特色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水污染治理技术、大气污染控制、环境功能材料、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
(二)区域(流域)污染控制与管理。聚焦我国重点区域和流域的复合型污染难题,开展气-水-土-生多介质、多过程耦合的污染监测、评估、预警、控制等理论与技术研究。主要特色研究方向包括区域污染监测与模拟、大气与水污染形成机制、水土气界面物质转化、多源污染控制关键技术与流域综合治理的系统性研究。
(三)环境健康与生态保护。以探究复杂环境问题背后的科学机理为目标,发挥中国人民大学文、理、工科齐全的综合优势,综合运用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基础理论和统计学、信息学、管理学的前沿技术,文理贯通,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特色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环境分析化学、环境污染化学、环境生物科学与技术、生态环境与健康、生物多样性保护。
(四)“双碳”驱动的环境系统分析。面向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需要,从战略与政策高度调控经济社会环境系统,防止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该学科方向研究与应用并重,充分体现中国人民大学在支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智库作用。特色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环境评价、环境经济政策、环境法、环境过程模拟与调控、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
二、招生信息发布
我校硕士生招生信息均在网上发布,考生可登录“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网址:http://pgs.ruc.edu.cn)查询有关信息公告。考生也可通过微信搜索公众号“中国人民大学研招办”或“rucyzb”订阅我校研究生招生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发布的信息。
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以下简称“研招网”,网址:http://yz.chsi.com.cn)进行网上报名、下载打印《准考证》、查询初试成绩,通过“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下载复试通知等材料。
我校将严格执行《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已在教育部官网http://www.moe.gov.cn公开)。
三、考试形式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进行。初试和复试都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初试由国家统一组织,复试由招生单位自行组织。
初试方式为全国统一考试。
四、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以开学报到日为准)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且须同时符合6所述条件。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且须同时符合6所述条件。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6.对按以上3或4条件报考的考生,还需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报名时英语应达到国家四级水平或其他语种相应级别水平;
(2)复试时加试两门所报考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3)复试时提交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相当于学士学位水平的论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或在报刊上发表的三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文章。
(五)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
(六)在校研究生及第二学士学位在读学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五、报名程序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并按照报考点要求在网上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一)报考点选择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
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所在地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相关具体要求由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选择中国人民大学报考点的考生,须具有在京户籍或者报名当年(1月至9月)在京连续缴纳6个月(含)以上社会保险中的基本养老保险或基本医疗保险(不含补缴;疫情期间缓缴的保险,按北京市缓缴政策执行),有关具体要求详见报考点公告。
(二)网上报名要求
1.网上报名时间为2022年10月5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2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网址:http://pgs.ruc.edu.cn)和“研招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3.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如实填写外语能力、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4.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我校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和《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严肃处理。
5.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网上确认前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6.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7.国防生和现役军人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应当事先认真阅读了解解放军及我校有关报考要求,遵守保密规定,按照规定填报报考信息。
8.我校积极为残疾人参加考试提供必要支持条件和合理便利。残疾考生如需我校在考试期间提供合理考试便利服务的,应于报名阶段与考点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我校沟通申请,以便提前做好安排。
9.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10.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11.考生报名时须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及要求。
12.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应通过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招生单位官方网站等方式,主动了解考试安排、防疫要求等事项,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三)网上确认要求
1.所有考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等自行确定并公布,请考生密切关注“研招网”并及时查看报考点关于网上确认的通知。
2.考生网上确认应当提交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上述证件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如发现伪造,报考点将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供虚假证明信息的,一经查实,将取消考试、录取资格。
3.根据报考点要求,提供工作所在地或户口所在地证明等相关材料。
4.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须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以供报考点在网上确认时核验。
5.在校研究生或第二学士学位在读学生报考,网上确认时应提交在读学校研究生或第二学士学位培养管理部门同意报考的函件(有工作人员签字、联系方式、部门盖章的原件),否则不予确认。
6.考生身份证和户口本上的姓名、出生日期、民族、性别等身份信息必须同报考时填报的身份信息(含报考使用学历的身份信息)一致;考生身份信息变更的,须向报考点和我校提供由公安机关出具的有效相关证明。否则不予确认。
7.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8.考生应当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9.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含初试和复试)及录取阶段不得更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10.考生因错选报考点、报考单位、考试方式导致无法确认,或未在规定时间按照报考点要求确认网上报名信息,报名无效,已支付的报考费不退还。
11.在职考生报名时不再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在职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我校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的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
六、考试资格审查及准考证发放
我校和报考点根据相关规定,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网上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得参加考试。
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请考生注意下载留存电子版和纸质版准考证复试时备用)。
七、考核程序
(一)初试
1.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
2.初试方式均为笔试。考生初试使用文具要求在《准考证》上做具体规定。自命题科目所用文具如有特殊要求,考生应按《准考证》上要求提前自行准备,带入考场后,应接受监考人员检查。
3.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22年12月24日至25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
4.初试地点:
考生须按照报考点要求,在报考点指定的考场参加初试。具体考试地点请届时参见《准考证》上说明。
5.初试科目:请通过“研招网”和“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查询我校2023年硕士专业目录。
6.初试成绩查询:
考生于初试结束后,关注“研招网”和“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关于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查询的通知,并在规定的时间自行查询。
7.对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违规或作弊的考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严肃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可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同时,对在校生,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有关部门将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考生应当遵守我校和报考点的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和规定,否则不得参加考试(含初试和复试)。
9.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研辅导班、不提供历年试卷、不指定参考书目。
(二)复试
1.我校实行差额复试,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具体差额复试比例和初试、复试成绩所占权重由我院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及生源状况在复试前确定,并提前公布。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2.复试信息发布
考生可于2023年2月下旬登录“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查询我校2023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基本要求,并登录我院网站查询复试名单和复试办法。请进入复试的考生登录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站(http://pgs.ruc.edu.cn)自行支付复试费并下载复试通知。
3.复试时间
2023年3月上旬,请考生届时参见复试通知或我院网站。
4.复试地点
具体复试地点将根据2023年3月疫情防控形势另行安排,请考生届时参见复试通知或我院网站。考生应当遵守我校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和规定,否则不得参加复试考核。
5.复试基本要求
我校是经教育部批准的34所自行确定本校复试分数线的高校之一。我校将结合年度研究生招生计划和报考生源情况,以及总体初试成绩情况,自行确定进入复试的基本要求。对应届毕业生和非应届毕业生实行统一的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对报考全国统一考试(含联合考试)、单独考试(含援藏计划)以及各类专项计划考生提出应试科目总分要求和单科分数要求。
根据教育部文件规定,符合以下条件的考生可享受相应的加分政策:
(1)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2)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现役退役,达到报考条件后,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纳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招录的,不再享受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政策。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以上,符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条件的,可申请免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3)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项目服务期满、考核称职以上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其中报考人文社科类专业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5分。
加分项目不累计,同时满足两项以上加分条件的考生按最高项加分。
6.复试内容
(1)专业课和综合素质考核
(2)外语能力考核(含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
(3)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
复试的具体考核形式、科目组成、分值及合格标准由我院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确定并在复试前另行通知。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我院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做好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工作,主要考核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7.复试时须提交的材料
考生复试时须根据我校要求向我院提交有效居民身份证、《本科课程学习成绩登记表》、学历学籍核验结果和学历证书、学位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应届毕业生须提交学生证等材料,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于入学报到时补交),对不符合有关规定者,我校不予复试、录取。
考生复试时须承诺学历、学位证书、个人奖惩及其它报考信息的真实性。应届毕业生复试时还要承诺已如实填写在校期间奖惩情况,以及承诺在校期间各科成绩合格,能够在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以开学报到日为准)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考生学历(学籍)信息核验有问题的考生,复试时须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以供学院在复试时核验。
8.我校认为必要时,可再次组织复试。
(三)调剂
考生报名时只能填报一个学校的一个专业。待教育部公布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后,考生应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充分了解我校(含各院、系)的调剂办法等招生信息,并按照调剂公告要求填报调剂志愿。
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复试基本要求,但未被我校录取的考生可以联系其他招生单位进行调剂复试及录取。
八、录取程序
我校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结合考生的考试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及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科研成果、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拟录取名单。
拟录取名单确定后,我校将向考生所在单位函调人事档案(或档案审查意见)和本人现实表现等材料,全面考查考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情况。函调的考生现实表现材料,需由考生本人档案或工作所在单位的人事、政工部门加盖印章。
硕士研究生按其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两种,对于全日制、非全日制的界定和管理,按《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的有关规定执行。我院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仅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我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仅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均须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签订定向就业合同。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请考生知悉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相关情况:
(一)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将户口和档案转入学校;
(二)在读期间,学校不提供住宿、公费医疗、奖助学金等;
(三)在校期间遵守学校规定,并按学校要求完成培养阶段课程,符合所学专业毕业条件和学位授予条件者,毕业时颁发毕业证书(毕业证书上标注学习形式)和学位证书;
(四)毕业时不按照应届生派遣;
(五)未尽事宜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处理。
拟录取名单确定后,我校将通知拟录取考生体检。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执行。体检安排另行通知。
考试诚信状况将作为考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对于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我校不予录取。
在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以开学报到日为准),应届毕业生如不能提交毕业证书原件,或在境外接受高等教育但不能提交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学历证书的,取消录取资格。
对符合要求的拟录取考生,我校将于2023年6月下旬开始发放录取通知书。
九、学习年限、学习形式、培养校区和住宿情况
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学习形式为非全日制,周末上课。培养地点在北京中关村校区,学校不安排宿舍。
十、学费标准
根据规定,被录取的考生依情况同我校签订协议书,缴纳学费。
学费标准:60000元/生·学年
十一、信息公示
我校将按教育部要求,在考生报名、初试、复试(含调剂)和录取等各个工作阶段,通过“研招网”和“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及时组织信息公示。
十二、其他
(一)考生应自觉树立遵章守纪、诚实考试的意识。初试期间,考生应自觉遵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场规则》及各考点考场纪律;复试期间,考生应自觉遵守我校考场规则及考生所签署的《诚信复试承诺书》等内容,在我校全部复试工作结束前不得对外透露或传播复试试题内容等有关情况。对在研究生考试招生中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公平、公正的考生、考试工作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一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等严肃处理。对在校生,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应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对考试工作人员,由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或其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构成违法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其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我校不允许学生同时攻读两个(及以上)不同层次或相同层次的学位。
(三)被我校录取的考生,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就读专业培养方案的规定内容,按照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和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符合条件的,被颁发相应的学历证书,并被授予硕士学位。
(四)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回定向单位就业。
(五)对弄虚作假或不符合报考条件者,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六)入学报到时,我校将根据上级部门的规定对新生的入学资格进行复查,复查未通过者,将被取消研究生入学资格。
(七)考生应当遵守我校以及报考点关于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和规定,不遵守相关规定并造成恶劣影响的,我校将取消考生报考资格。

24考研进入到了关键的暑期强化阶段,虽然离预报名还有一段时间,但是已经有同学开始不安了,一下子感觉暑假备考的人增多了,担心自己的目标院校报考人数大涨。

相信很多同学都有类似的担心,但是,考研报考热度高的院校大多是有迹可循的。

小编汇总了「考研报名大热的省市和高校」,参照目前的趋势来预测一下24考研可能爆火的院校,一起来看看吧

23考研大热高校汇总

我们先来具体来看23年考研报考各省市数据,从报考热度比较高的地区来看,山东省以44.1万领跑。

*图片及数据源于网络 仅供参考

并且通过近几年各省市考研报考人数对比,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在考虑择校时,会优先选择教育资源丰富以及经济优势的城市。

像华南地区,华南地区以及华北地区的报考热度一直居高不下,而且竞争压力也比较大,经常被“冲爆”。

而具体到23考研各院校报考人数的统计数据来看,虽然较22考研而言很多知名高校报考人数下降幅度较大,但是仍然没有改变名校越来越卷的趋势。

*图片及数据源于网络 仅供参考

以目前的数据来看,虽然报考人数骤减17%,但四川大学仍然以3.6W余人占据“榜首之位”。

从各大高校的报名人数和增减幅度来看,23考生们的整体定调就是“以稳为主”。名校报名增长停滞,“双非”高校显著增长成为了今年考研报考的趋势之一。

以四川大学为例,今年的报考人数减少了7000人,降幅达到17%。

*四川大学22考研报名数据

反观双非院校,增长势头则更加强劲。不同于以往的“热门高校扎堆报考”,大家越来越重视上岸率。因此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双非”院校,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逆向考研的考生。

23考研报考人数同比增长最高的6所院校均为“双非”(以目前公布的数据),排在首位的桂林医学院同比增长达到66.3%。

小编下面给大家列举一下23考研报考人数增幅最高的“双非”院校

“逆向考研”的流行,正是考研热潮下最具代表的趋势之一,这其中也有考学压力、学历焦虑、个人选择等多方面的原因。

01求稳“上岸”

在每年激增的考研压力之下,“早日上岸”成为很多考生的首要目标。考虑到名校的录取名额有限,考研竞争对手也多为优秀的佼佼者,因此,许多考生选择另一种策略:与其去名校争抢名额,不如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些“小而美”的双非院校,求稳上岸。

02追求研究生文凭

“逆向考研”的趋势,显示出众多考生对于研究生文凭的渴求。本科毕业生人数有增无减,招聘单位的用人门槛也水涨船高,手握一份研究生文凭,似乎也就握住了更广阔的职业前景和更多的就业选择。

03考虑院校专业实力

其实“逆向考研”也并非完全是形势所迫,一些“双非”院校也有着明显的优势专业。例如前文提及的深圳大学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等专业在全国的实力排名中优势明显,社会认可度高。看重院校专业本身的实力和潜力,从而选择去往这些“双非”大学读研深造,并不是一味地跟风盲从。

所以,尽管“双非”院校报考人数暴增,但不代表24考研的同学们不能选!毕竟相较而言,绝大部分“双非”院校还是要比985/211院校好考一点。

那么,哪些同学适合报考“双非”院校?

1.求稳的二战考生

整体来看,双非院校的竞争压力显然比985、211名校要小很多。二战求稳的考生可以冲一把。

2.基础不是很好的考生

对于二本或者专升本考生来说,冲击名校具有一定的难度,选一个双非院校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3.专业性强的考生

有些同学的专业性很强,考双非院校出来同样具备优势,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根据学科实力选择院校了。

院校爆火的原因有哪些

根据历年数据可以发现,一部分院校专业是有“预兆”地出现爆火现象的,而爆火的因素往往有以下这些:

01地理位置好,多位于本省省会

院校地理位置对同学们将来的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就业,很多同学会选择去往一线城市或新晋一线城市读研。当然,也有很多同学觉得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竞争压力较大,相比之下常常会选择省会城市,觉得经济和发展会更好一些,尤其是考生自己家乡的省会城市。

02省内名气大,就业认可度高

很多985/211院校越来越卷,一些兼具知名度和专业实力的省属强校的王牌专业也就成了考研人报考的“不二之选”。这类学校自身知名度较高,专业实力也不差,属于中间水平。而且这些省属强校在本省的名气很大,就业环境也相当不错。如黑龙江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

03 末流211大学/新晋双一流

过去一些知名度较小的211常常被同学们忽略,而近些年它们逐渐地被挖掘出来,很多时候,考虑到就业,还是非常需要这样一个平台。此外,随着双一流大学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新晋双一流大学势必会成为热门报考院校。而且,一些双一流院校不光专业强,而且整体排名在全国也位居前列,不输很多传统名校,业界、企业认可度都非常高。除了以上因素,小编在双非院校报考数据的部分也有说到,报考人数的增幅也要重点关注。因为它反映了近年院校和专业的报考趋势,比如:

新疆大学作为二区的211,新疆大学报考人数逐年增长,同时也很受调剂生的青睐。据2022年报考人数统计,其报考人数达到24815人,增幅达55.8%。

24考研预计爆火的院校

接下来小编就根据往年数据和这些潜在因素,为大家列举几个今年可能会爆火的学校,供同学们参考。

01 深圳大学

在广东省内,深圳大学成了“逆向考研”的最热门大学,没有之一。深圳大学未公布23考研报名人数,但是以22考研作为参考,深圳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27966人,不仅报名人数超中国人民大学,增长率还高达41.7%。作为一所“双非”院校,深圳大学的考研热度居高不下。

而且深圳大学2019-2022年期间,一直都处于扩招状态,且近几年扩招幅度逐步扩大。此外,通过整理深圳大学近几年招生情况可以看到,实际录取人数远超于简章计划人数。

*数据汇总于网络

但是,考研人们也需要警惕,研究生扩招对于考研人来说虽然是个好消息,但由于推免等因素(以22考研拟招人数作参考,推免率近30%),实际上考研竞争强度可能并没有下降,所以各位24深大考研人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02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作为河南省唯一的211,可谓是相当火爆。2023年的考研报考人数3.1w,仅次于川大和浙大,超过了北大、复旦、南大等一众985名校。而在22年,其报考人数以3.8w位列第三,仅次于四川大学和西南大学。

河南考生基数本身就很大,大多数同学考研都会优先考虑家乡省会,导致了郑州大学考研报考人数越来越多,竞争难度也越来越大。可以预见,郑州大学今年的报考人数同样会相当惊人,非河南省内的同学报考需谨慎。河南省内的同学,建议看看近几年目标专业报录比再做打算,如果报录比连续几年都偏高,可以考虑下省外高校。

*部分报录比展示

03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向来有“死亡211”的大名,主要是因为该校每年的考研报考热度居高不下,竞争十分的激烈,可以入选最难考的考研院校之一。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其统考招生人数其实并不算多。统招名额被挤压,报考人数却多,导致其实际的录取分数线抬高。2023年复试分数线除少部分为国家线,近半数专业复试分数线高出国家线15-30分不等,其中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复试线甚至高出国家线119分。

但是,作为211院校里的“当红炸子鸡”,苏州大学以文科类专业称霸全国,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江苏省,靠近上海地区,想必今年的报考人数也不会少,上岸难度较高,报考的同学要做好心理准备。

*图源苏州大学研招网

04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是新晋双一流的一员猛将,在23考研中,报考人数已突破2.3w,在全国高校报考人数中也是能排进前20的。山西省高校多,但是名校少,22年之前只有一所211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入选双一流,其物理学和哲学两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成为7所新双一流高校中唯一的两学科入选的高校,对于本省的学生吸引力大增,一跃成为了热门院校,今年也一定会有很多本省考生选择报考。

*图源山西大学研招网

05 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是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的一所211院校,综合实力持续上升。无论在地理位置还是专业建设方面,综合口碑都不输给985院校,这也导致了上海大学考研的难度系数非常高。同样是地理位置好、资源丰富,同一区域的复旦、上交这些老牌985的报考难度“似乎”更高,而上海大学的实力也并不弱,性价比看起来很高。2019年可以说是其竞争最激烈的一年,统考报录比近8:1,2022年则是近5年当中相对较好考的一年,统考报录比不到4.5:1。目前23年的数据暂未更新,但可以推测,因为22年出现的“小年”,冲着院校实力和上海的区位优势,上海大学可能会在之后恢复其高热势头。

*图源上海大学研招网

06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属于小众211高校,只是名气在全国范围内没有那么大,但是在省内还是有一定地位的。江西省政府近两年提出了强省会、大力建设南昌大学的政策,所以报考热度也势必会随之提高。此外,有哲学专业的小伙伴曾分享:南昌大学上岸稳、不歧视,还可以校内调剂,可以说是211院校里性价比极高的一所了。2023年的报考数据没有公布,但是2022年就已经超过2w人,预计24考研报考人数也是在2w左右徘徊,今年热门211高校,南昌大学应该会名列其中。

*图源知乎

07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大学位于黑龙江省会哈尔滨,虽然是一所双非院校,但是在东北地区有着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就业认可度比较高。黑龙江大学目前的报考热度并没有特别高,但23年考研各个学院几乎都有调剂名额。正是基于它有如此多的招生名额和调剂名额,又在本省有着良好的就业口碑,所以黑龙江大学很有可能会在24年迎来火爆的一年。

*图源黑龙江大学研招网

提醒一下各位同学:

不必过于恐慌,报考人数的增多并不一定意味着考研竞争更激烈了,不能完全和录取难度划等号。

拿福州大学来举例:

20考研和21考研的报考人数基本相当,但因为继续扩招,录取的压力反而下降了。所以大家一定要看清报考人数和录取比例,这样确定目标院校才稳妥。

作者:piikee | 分类:考研 | 浏览:7 | 评论:0